香港藝術家有機會去外地參展,名揚國際當然好,不過身在香港的觀眾,沒法看這些展覽,有時自覺走寶。多得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馬會)捐助的大型藝術盛典《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將過去兩年本地藝術家在海外登場的作品,延伸為過百場多元化的教育及表演活動,在香港上演。當中藝術家Annie(尹麗娟)及Kingsley(伍韶勁)分別以《珍百貨》及《大禹之後》展覽,回應海外參展的經驗。他們的展場一個在雜貨店,一個在地底蓄洪池,可謂帶你捐窿捐罅看展覽。
珍百貨的真與假
《珍百貨》在兩個地點同時舉行,其一是上環巨年藝廊的舊址,其二更有趣,是坪石邨一間老式雜貨店。雜貨店位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附近,任職該校助理教授的Annie說:「店主是一位阿叔,風雨不改天天營業,晚上有一班勞動階層的熟客會來喝啤酒,氣氛好得意。平日我都會跟阿叔打招呼,這次親自遊說他參與,讓我們在店中做展覽,他曾『扭計』拒絕,幸好最終答應了。」
藝術家Annie(尹麗娟)與《珍百貨》展品。
Annie以陶瓷複製的雜貨作為展品,例如不同牌子的樽裝水、益力多及蔬果等,然後放進雜貨店,與真實的貨物並列,像魚目混珠。展覽名字的「珍」意指珍貴,亦取「真」的諧音,「我想以藝術品和貨物的價值,去探討所謂的真與假。瓷器的形象向來珍貴,但當它以日用品的樣子出現,又會怎樣呢?」
陶瓷蔬菜刻意不上釉,盡顯細節與質感。
Annie曾參與2016年的韓國光州雙年展,以作品《Everyday a rainbow》探討消費主義。她在當地不同小店購入日用品和食物,堆砌成五顏六色的「彩虹牆」,同時以陶瓷複製這些貨品,放於小店作回饋。《珍百貨》是《Everyday a rainbow》的延伸,陶瓷的製作則有點不同:「在光州時,我和兩位助手一起做展品,約50件吧。今次數量太多,有一千件,所以特意到了景德鎮找師傅做。第一次在大陸做瓷器,起初有點擔心,結果效果不錯。」雜貨店位於坪石邨的平台,街坊來來往往,「放學時段還有很多小朋友,我很期待街坊的反應。」去上環展場則「有得睇有得買」,展品複製什麼雜貨,就以該雜貨的原價發售,相當吸引。
《珍百貨》展覽
時間:即日至1月21日 11:00 - 19:00
地點:九龍坪石邨平台71號舖昌興南貨(彩虹港鐵站A2出口)
時間:即日至1月28日 11:00 - 19:00
地點:上環新街15A號地舖(巨年藝廊舊址)
大禹之後 用水說故事
Kingsley曾以作品《泉:向梁銓致敬》參與2016年澳亞藝術節,計算礦泉水生產當日,其產地的日光變化,再運用玻璃杯模擬出來。取名自中國神話「大禹治水」的《大禹之後》,是該作品的回應:「上次在澳州的阿德萊德參與藝術節,發覺當地鄰近沙漠,氣候頗乾旱。回到香港,其實我們也受氣候變化所影響,如何讓人體會大自然帶來的改變呢?我想到用《大禹之後》談香港與水的故事。」水是他常用的創作媒介,「不是刻意的。我也常用到光,光與水雖然都是無形的,但它們卻無處不在。」
藝術家Kingsley(伍韶勁)於進入大坑東地下蓄洪池的隧道內。
當雨水無處不在,我們都怕水浸。《大禹之後》以大坑東蓄洪池為展場,該處乃全港首個大型地下蓄洪池,是渠務署為防止油尖旺一帶水浸,用來排放雨水的設施。蓄洪池位於大坑東遊樂場的地底,體積大如40個奧運標準遊泳池,「我第一次來的時候,看到這麼大的空間,真說不出話來。」展覽的導賞路線,由地面的雨水泵房展開,沿遊樂場外圍走到蓄洪池入口。「觀眾會帶上耳機,聽著聲音導航,內容想像我們跟隨著水,來到這裡的歷程。當中會引用歷史事件,例如1954年7月22日大坑東的寮屋發生火災,只燒剩現時的水渠位置。」當觀眾走進地底,脫下耳機換上安全帽,眼前將出現Kingsley的燈光裝置,以及猶如水流飄動的多塊輕紗。「我希望給觀眾一個靜思的空間。」靜思甚麼,人人不同,Kingsley則因「無名英雄」有感而發,「就如渠務署,2004年建成這個蓄洪池,為市民解決了水浸問題,卻一直像被遺忘了。這個展覽也是一個提醒:很多人也像蓄洪池,默默為我們的城市付出,在做一些正面的事。」
大坑東蓄洪池的雨水泵房,綠化牆身好易認。
《大禹之後》展覽暨公眾導賞團
日期:2018年1月6日至31日
星期二至星期日(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大坑東蓄洪池(九龍深水埗大坑東遊樂場)
網上報名:www.afterthedeluge.com(1月8日中午12時起接受免費預約)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為期五個月的大型藝術盛典,以「Our Talent, Our Pride創意人才,成就香港」為題,除了一系列多元化藝術節目及超過160多節的社區和教育活動,計劃還包括設立網頁及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承載著參與的藝術家及藝術單位的資料,讓大家認識到本地優秀藝術家,欣賞他們的作品,並為他們為香港爭光,引以為傲。
資料提供︰HK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