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發展局X《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將藝術帶入社群
「創意人才,成就香港」的標語,展開了今年《賽馬會藝壇新勢力》的序幕!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將會呈獻十九個精彩售票節目,除了舞台上的演出外,更籌組了一百六十多節不同形式的社區及學校活動,讓藝術走入社群,與大眾一起感受其中。計劃中的三位舞蹈藝術家楊浩、李德及黃碧琪,與我們分享和群眾一同享受藝術、感受藝術的喜樂。
傳統舞蹈x當代舞蹈
獲藝發局邀請參與《賽馬會藝壇新勢力》的楊浩,除於《現代舞事劇場》演出外,亦負責多個活動如《舞動無國界》、《與藝術家共舞》等,當中《舞動無國界》由他及另一位導師Alice Rensy合作,一同以簡單互動遊戲,引導HOPE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的小朋友,透過分享他們的文化傳統舞蹈,結合當代舞蹈元素,編成屬於他們獨有的舞步。這與楊浩平常個人的藝術表演大不同,他說:「這是一件美好又有意義的事!藝發局在這方面給予我們很多支持,讓我可以走入人群,甚至與從來沒機會接觸的社群合作;令我學習到更多,我也希望對HOPE或其他孩子都能有所作為呢!」楊浩更謂,小朋友們都非常落力練習,相信他們的演出將會超越大家的期待。談到香港的藝術發展,楊浩對於是次《賽馬會藝壇新勢力》的標語「創意人才,成就香港」就覺得:「非常榮幸能成為一份子,亦很感激香港群眾接受我的藝術創作,我希望能夠回饋社會、讓更多社群能接觸藝術。」

李德Profile
2011年於香港演藝學院以一級榮譽學士畢業,現為自由身編舞及舞者,他表演及編導的作品曾參與多個藝術盛會,更連續三度獲邀參加香港藝術節,以及參加台北關渡藝術節、首爾國際舞蹈節及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等。
糅合不同舞蹈
紀錄當下
李德今次以作品《Here Is It》參與《賽馬會藝壇新勢力》的演出,此舞於2015年時在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首演,內容圍繞着「面對當下、面對世界最赤誠的態度」,並運用了現代舞、中國民間舞、街舞、爵士舞等元素,融合搖滾音樂及三個男生片段式的對話而編排,利用舞蹈去闡述搖滾精神。問及李德如何表達出面對當下,他解釋:「舞蹈中出現的對話是直白地表達了在紀錄下來的那一刻我們所想的,像寫日記也是紀錄當下,只不過這是在舞台。」今次此舞更安排了一位新的舞者,李德希望觀眾能享受其中。談及如何能糅合多種舞蹈於同一支舞中,李德謂:「各種舞蹈的動律都是身體記憶的一部分。在這個作品,我們嘗試著以不同的情緒和質感去呈現一些已儲存在我們身體裡的動律,所以很自然就能表達出來。」他曾獲藝發局資助參與不同的國際藝術節,認為每個藝術節都有不同的風格和模式,有不同的觀眾群,可使他吸收不同的經驗,這對於每個創作者都是最直接的學習過程。

《Here Is It》運用了現代舞、中國民間舞、街舞、爵士舞等元素,融合搖滾音樂及三個男生片段式的對話。
楊浩Profile
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舞蹈學士課程後,隨即加入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2013年獲韓國文化部邀請參與首爾國際舞蹈節Dance Exchange計劃,任駐場藝術家,主要編舞作品包括《沒有精神之精神》、《Cube Rush》等,並獲danceWEB及藝發局資助參加維也納Impulse舞蹈節。

楊浩從少數族裔的小朋友中,由他們的文化傳統舞蹈,創作出新的獨有舞步,十分有意思。